走进城郊乡大小村落,街道墙壁上“拒绝高额彩礼,反对攀比之风”“婚事新办都点赞,大操大办惹人厌”等宣传标语十分醒目,人不知不觉会被文明新风所吸引。自县“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”工作动员会以来,城郊乡通过“强化领导、强化宣传、强化标准、强化治理、强化评选”等措施,全乡上下迅速掀起倡导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破除封建迷信活动,狠刹了婚丧嫁娶中的互相攀比、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,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、重收彩礼、破除迷信、和陈规陋俗方面取得明显成效。全乡遏制重收彩礼82件,节俭办理红白事500多桩,累计节约1000多万元。
一是强化领导,健全组织。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,乡长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,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;制定了《城郊乡“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”工作实施方案》,乡党委书记负总责,主抓副职对分管口线、行政村整治工作负领导责任,工作区区长和部门负责人负直接责任,村支部书记主任负具体责任,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。18个行政村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,相继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毒禁赌协会、红白理事会,在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,提高了把握政策的能力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。
二、强化宣传,注重实践。全乡设立“一约四会”固定宣传栏36块,移风易俗墙报54块,发放《改陋习树新风》宣传册200多本,移风易俗宣传折页3000余份,大力宣传有关宣传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,鞭挞婚丧嫁娶比阔气、讲排场、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,引导村干部群众从我做起,从身边做起,移风易俗,倡树新风。开展了家风家规家训征集活动,促进了优秀家风的传承。各村开展了文明村镇、星级文明户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,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改陋习、树新风活动。
三是强化标准,规范办理。乡红白理事会统一制定了红白事参考标准,婚事定亲彩礼不超过2万元,结婚车队不超过6辆,婚宴不超过10桌,香烟不超过10元,酒水不超过30元,每桌不超过350元,收授非亲属贺礼农村控制在100元以下,城镇控制在200元以下,提倡集体婚礼。提倡文明节俭丧葬活动,倡导不扎制、燃烧“纸活”,倡导操办丧事不待客,待客只待大锅菜。升学入伍、生日庆典、乔迁新居等喜庆事宜提倡不办宴席。事主提前填写了申请表,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服务管理,事后填写办理情况统计表。”
今年9月份,我乡王荆玄村村民王卫星在村红白理事会的指导下,事情办得既体面又得体。“每桌烟10元,酒20元,菜肴220元,参与人数共60人,这次办喜事原计划要待30多桌,经村红白理事会建议,后来仅待了8桌,要是在以前至少得花25000元左右,结果总共才花不到5000元。”
四是强化治理,完善机制。乡党委开展了党员干部、教师、医生等公职人员和基层各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先进人物、村两委干部移风易俗承诺活动,签订承诺书,建立了申报制度,喜事于事前5日,丧葬事宜于当日向乡纪委、行政村报告并登记,以身作则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。乡纪委、文化站、食品药品管理所加强了对婚介公司、农村婚姻介绍人、婚庆公司、农村流动包桌等相关服务行业的管理,强力遏制收高价彩礼、大操大办和大吃大喝现象。乡纪委组成专项整治小组,在五一、中秋、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基层农村进行督导检查,对发现的问题及有关责任人上报有关部门处理。加大督查力度,坚持每月对村开展2次明察暗访,并将督察结果计入乡千分制考核,对排名居后的单位进行通报,并将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管理。加强群众舆论监督,充分听取群众意见,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,及时查找薄弱环节,寻求解决办法。让群众充分参与到“除陋习、树新风“专项活动中来。
五是强化评选,教育引导。为进一步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,以优良家风促进党风政风,树立社会新风,我乡开展了优秀家规家训格言、最美家风家训故事、家风书画作品、好家风好家训书画作品评选活动,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,全乡收集家规家训格言52件,家风家训故事38篇,好家风好家训书画作品26幅,经过县评选,评出一等奖3名,二等奖5名,三等奖16名。通过城郊大讲堂、文化宣传墙等阵地宣传,展示了优秀家风家训家规,促进了家风家规家训的传承。
近日,我乡开展以最美婆婆、最美儿媳、敬业奉献、诚实守信、见义勇为、扶贫济困为主旨的“城郊好人”评选活动,各行政村、各单位采取个人自荐、互荐、会议推选等方式推荐各类好人报乡镇参评。通过用身边人、身边事教育群众,形成弘扬传统美德、崇尚科学生活方式的新乡风。
开展“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”活动以来,农民群众乡风文明意识悄然发生了变化,逐渐养成了节俭、文明、进步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如今在全乡农村,勤俭节约的多了,铺张浪费的少了;低调办事的多了,摆谱显阔的少了,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今后,我乡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抓好移风易俗,树立文明乡风工作,努力把我乡建设成为一个新型的精神文明乡镇。